黑灰产调查:你的银行流水记录,几百元就能查?被“池子”声讨的这个行业,竟有这些黑幕…


黑灰产业链深度调查



5月7日凌晨近1时,中信银行深夜发表致歉信,回应脱口秀演员王越池(艺名“池子”)投诉个人账户交易信息被该行调取一事。

图 / 图虫

中信银行称,关于王越池先生(艺名“池子”)通过微博反映其个人账户交易信息被调取一事,“经核实,近期上海笑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系开户支行,要求查询其为员工王越池先生支付劳务工资记录时,我行员工未严格按规定办理,提供了王先生的收款记录。对此,我们向王先生郑重道歉。”

中信银行称,已按制度规定对相关员工予以处分,并对支行行长予以撤职。

中信银行深夜发表致歉信

中信银行被控诉“泄露客户资料”

早前报道,5月6日,脱口秀演员池子微博发长文“怒斥”笑果文化,并公开了起诉笑果文化与中信银行的律师函。

池子还在长文中写道,在笑果文化寄给的案件材料里面,包含其在中信银行的个人账户交易明细,

“我问了律师,依照法律,个人银行账户交易明细是重要的个人隐私,银行不能把个人账户交易明细交给第三方。笑果文化这是属于侵犯公⺠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池子在文中指出。


池子称,我们打电话给中信银行,中信银行说这是配合大客户的要求。

对于这一解释,网友立刻炸了,纷纷在中信银行官方微博上留言质疑,“银行大客户能查询个人账户的隐私吗?”“配合大客户啥都可以干?”“银行流水大客户就可调出?谁给你的权利?”
 
中信银行微博评论留言 微博截图

池子本名王越池,1995年出生,中国内地脱口秀演员。2016年,池子参加脱口秀节目《今晚80后脱口秀》,2017年成为喜剧脱口秀节目《吐槽大会》的吐槽团成员。2017年成为喜剧脱口秀节目《脱口秀大会》的“对不队”队长。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目前其个人微博账号显示有5百万粉丝,5月6日这条微博已经积累逾3万条评论,5万余转发数据。


网友不买账:道歉有用还要法律干嘛?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法律对单位及个人的银行账户信息设置了极为严格的保护措施,商业银行必须严格依照《商业银行法》《储蓄管理条例》规定的法定条件才配合查询。

《商业银行法》第三章第二十九条规定:商业银行办理个人储蓄存款业务,应当遵循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存款人保密的原则。对个人储蓄存款,商业银行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查询、冻结、扣划,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储蓄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储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储户的储蓄情况负有保密责任。储蓄机构不代任何单位和个人查询、冻结或者划拨储蓄存款,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据此,池子一方认为,中信银行虹口支行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属于严重违法,甚至涉嫌触犯《刑法》第253条”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中信银行的处理方式,网友并不买账,纷纷表示:撤职+道歉就完事了?




中信银行在5月7日的《致歉信》中表示,“在客户信息保护方面,我行建立了一整套制度及流程,但个别员工未严格按照制度操作,反映出我行个别机构在制度执行上不到位。我行将举一反三,全面检查,加大培训,强抓制度执行,坚决避免此类问题再次发生,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信银行上海虹口支行的负责人为奚某,系在2016年9月进行负责人变更登记。2017年1月,原上海银监局核准奚某上海虹口支行行长的任职资格。
 

此前,在池子与笑果文化双双发声之际,中信银行却选择了沉默。据每经昨夜晚间报道,中信银行投资者关系部门相关人员表示,刚刚注意到此事,需要内部进一步沟通了解进行核查。

这一沉默点燃了网友的脑洞,大量“已开除临时工”之类的言论也在网络上不断发酵。不过,此次中信银行采取对支行行长予以撤职的“壮士断腕”,其处理舆论危机的决心可见一斑。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视频

事实上,近年来,个人银行账户信息泄露的情况频频发生,网络上不乏买卖个人银行流水的“黑市”。


那么,花钱就真的能查到别人的信息吗?买卖个人信息的行为为何屡禁不止?



记者在网络上询问了几个声称能够查询他人银行流水信息的卖家,有的甚至表示仅提供身份证或手机号就可查询,报价从几百元至几千元不等。


但当记者详细询问对方拿到银行流水的方式,卖家往往三缄其口,甚至把记者拉入了黑名单。



记者拨通了其中一人的电话。信息倒卖人员告诉记者,个人流水得提供卡号,一个卡号3万,能查半年的流水。


当记者问及出具的是网络的单据还是盖章页时,对方回答是拍照信息。 



相关安全专家认为,个人隐私信息泄露主要来自黑客技术截获以及内部人员违规泄露两个渠道;


其中,网络上付费查询他人信息多数都是骗局。有些买家怀着不良动机付费查询,即使受骗上当,也无处申诉。


工信部互动媒体产业联盟专家委员 包冉:花个几百、几千元,甚至几万元,就能帮你查到某特定对象的银行流水信息、银行开户信息,这种几乎百分百全是虚假信息,都是骗人的。 



此外,根据我国《刑法》规定,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从业人员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将其出售或提供给他人,数量或者获利的刑事立案标准减半。


比如征信信息、财产信息只需要25条以上,或者违法所得在2500元以上,就属于情节严重,将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岳屾山:如果能够获取到这些信息,然后进行出售,买卖双方都涉嫌违法犯罪。普通的买卖,可能是3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恶劣、严重的这种3-7年。


金融消费者该怎样保护个人信息?

近年来,App强制授权、过度索权、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的现象大量存在,金融机构涉嫌违法违规使用个人信息的问题有所露头,广大金融消费者对此反映强烈。

今年2月份,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布《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JR/T0171—2020)(以下简称“《规范》”)。该规范由中国人民银行提出,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由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提出并负责起草,多家单位参与起草。

针对金融消费者如何保护个人信息问题,部分业内人士建议:
首先,消费者个人应强化风险防范意识,不要随意泄露个人信息。要尽快提升信用意识,在金融工具使用、日常生活中,注重信用的维护,不要产生信用污点,以免留下不良记录,影响日后生活。

其次,金融消费者应依据此前发布的《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



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 ▍




51吃瓜网51吃瓜,进学习交流群


快告诉朋友,我在看!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吃瓜网站。 吃瓜网站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