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灰产调查:双11交的“学费”比优惠还要贵,薅羊毛的人却成了韭菜!

黑灰产业链深度调查



躲得了初一,躲不过的是双十一!


这几天有关“双11”的话题有点多


就在购物狂欢的前两小时

四川泸州一男子走上天台

“以死相逼”阻止其老婆“剁手”



11月10日晚10时许,四川省泸州市公安局龙马潭区分局安宁派出所接到中心指令称,安宁街道某小区有人想不开要跳楼自杀。随即,民警赶往现场处置。

据安宁派出所副所长雷磊介绍,民警到场时发现,29岁的王某正坐在33层高楼顶楼的天台围墙上,有轻生的念头,十分危险。为此,民警一边安抚王某的情绪,一边了解情况。


原来,他是被妻子气的。

据了解,王某的妻子詹某某经常在网上购买名牌包、香水、衣服等物品。尤其是去年夫妻俩生育小孩后,詹某某通过透支信用卡、贷款等方式网购,欠下20余万元。


“比如几千块买的包包用两三个月,就几百块卖掉。买的化妆品没用完的也低价卖了,以此补窟窿。”雷磊介绍,尽管如此,妻子仍欠下20余万元。在王某发现后,他为妻子归还了20余万元欠款,妻子也承诺不再痴迷网购。

然而,今年九、十月份,王某发现妻子仍痴迷网购,以同样的方式欠下欠款30余万元。为此,夫妻俩经常争吵。

11月10日晚,夫妻俩因此吵架后,感到压力很大的王某便产生了轻生念头。

“他就是某电商平台的售后,每月仅几千元工资,也是一家人开支的来源。妻子原来在物业公司上班,去年生小孩后就没再上班了。”雷磊说,为此,民警以孩子年幼劝说王某,王某在半个小时后放弃了轻生念头。


在民警的耐心劝导下,王某从天台上下来,但回到家后,王某的情绪仍然十分不稳定,一直诉说着自己心中的苦。民警通知了双方父母到场进行沟通,随后王某的情绪才慢慢得到缓解。

通过劝导,詹某某也当着家人的面承诺不再网购。王某也表示,会挣钱还清妻子网购欠下的债。


真的是花钱一时爽,


还款两行泪啊……


无独有偶,


杭州的朱女士最近也是,


还没到双11的正日子,


她就清空了购物车,


花了10多万,


老公很崩溃……


医生表示,她这是病!

42岁的朱女士几年前辞职回归家庭做全职妈妈,但她的心里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焦虑感,直到找到购物这个乐趣,未曾想竟不知不觉中发展成购物成瘾、消费成瘾,到了越来越不可收拾的地步。


剁手一时爽,但花钱毫无节制,快递又堆积成山,烦恼自然也就跟着来了,丈夫嫌她花钱如流水,孩子觉得妈妈对购物车比自己亲……


朱女士家有一个小房间,本来闲置,现在也堆满了她买买买的“战利品”,很多快递都没有拆封,因为件数太多,根本来不及退货。



这次,朱女士在家人的劝说下去医院就医,被诊断为强迫性购物障碍。


强迫性购物是指:由不可抗拒、无法控制的冲动引发过度的、价格高昂的购物,并在购物上花费大量的时间——通常由负面情感引起,最终导致社会、人际和经济上的困难。


医生打了个比方,清空购物车这件事对朱女士的吸引程度,堪比吸毒成瘾、赌博成性的人看到毒品、赌注,毫无抵抗力。


目前,朱女士已经开始接受心理治疗、小剂量抗冲动药物治疗。


医生也表示,临床中碰到不少“购物狂”患者,但不能简单地将“剁手族”和强迫性购物障碍患者划上等号。


对照自查,如果你和朱女士一样有这些情况,可能也需要请医生诊断是否为强迫性购物障碍患者↓↓


你经常在没有思考自己在买什么、为什么买的情况下,就花了钱;

在花钱时,你根本不会去想自己还有多少钱;

你习惯将购物当做产生快乐,或者奖励自己的方式;

想到你的某个朋友已经拥有了某样商品,你就止不住地想要拥有它;

你隐藏起自己买的东西和小票,在自己的真实花销上撒谎;

很多买回家的东西一次都没有用过;

每次买完都很后悔,但还是停不下来……


当然,还有更多的人,不是病,而是,

被商家“套路”了。。。



一顿操作猛如虎,分到红包两毛五
这是小编对今年双11的最大感触

除了套路满满的花式营销

还有各种骗局陷阱防不胜防!



之前就有位博主发微博,预测了一下2019年的双十一方向。

 

2019年双十一发展方向:把优惠券藏在大兴安岭丛林深处,一颗四百年古树右后方,300英尺的刘姓土拨鼠的车库里,在2小时内找到土拨鼠一家,并在车库前合影留念,即可获得5元优惠券。

 


还在“盖楼”吗?
“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优惠两块五”
每一年“双十一”
花最少的钱,买最多最好的货
几乎成了剁手党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为经过双十一的
领券、叠加、满减、预售、抢购、
抢限量大额券、跨店购物津贴等
各种促销玩法之后
一句话总结

双十一交的学费,比优惠还要贵


走过最深的路就是双十一的套路

本来想薅别人羊毛
结果自己反倒成了被人薅的羊毛


在近两年双十一玩法中

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的双重考验

文科理科生纷纷阵亡在电脑前


有网友调侃:

在这个疯狂的剁手节,数学不好都不敢购物


有的网友甚至做起了笔记


你以为这样就会赚到吗?
想多啦!

商家:你们尽管算,便宜了算我输!


所以!!!在这个时候
大家一定要瞪大眼睛
保持理智,识破套路!


在双十一期间
各大电商平台都善于利用哪些套路
来迷惑消费者呢?


套路一:饥饿营销


各大平台对饥饿营销的利用可谓达到极致,“倒计时x时x分x秒”、“最后xx件”、“前xx名付款额外赠送xx”等宣传词,都给消费者制造出一种“错过今天就再也没有这么大优惠”的错觉。双十一营造出的稀缺感,让消费者会产生一种“不买就是吃亏”的错觉




套路二:视觉诱惑


每逢双十一,各大电商平台的宣传海报铺天盖地,在视觉呈现方面也往往重视优化关键词,如“5折”、“第二件0元”、“爆款秒杀”等字眼随处可见,再加上鲜艳的色彩反差等手段激起消费者的购物欲望。




套路三:复杂优惠


优惠,是人们对双十一的最大认知。但是,你真的弄清楚双十一的优惠规则了?“买30抵50尾款”、“买40抵60”、“满减后再折上折”......每年双十一都会有消费者吐槽被复杂的优惠规则弄晕,但复杂的好处是引来消费者对规则的更深入研究。



套路四:预售锁单


今年双十一与往年最大的不同在于,将预售日定在10月20日,将活动从一天延长至将近一个月。

活动时间拉长,不仅可确保平台的交易额和流量,也可以让商家有足够的时间来备货。但对消费者来说,常常应了那句话:“定金一时爽,尾款火葬场”。


第一时间段:10.19——预售
(万店同庆、全球生活、某猫某品牌)定金膨胀加码、分期免息、某猫购物津贴
预售爆量、预售转化、大盘转化——预售期间,支持限时限量,支持分档位满减,叠加使用上不封顶
第二时间段:11.1——现货预热
(狂欢互动城)有价优惠券
现货预热——支持用户立即下单购买即可获得优惠权益
第三时间段:11.11——全民狂欢
(双11晚会)前N件优惠
零点爆量——支持当天0点前N件购买即可享受优惠权益
第四时间段:11.12——好货返场(榜单)

预售+定金组合,让用户退无可退

 

提前放出的双十一售价,让很多人心动不已。但预售其实不是必杀技,定金才是!

 

              


定金协议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定金不可退。最大的作用就是降低退货率。定金价真的便宜么?其实很多商品在11日当天满减之后是低于定金价的。



套路五:凌晨一点付尾款


11日早晨睁开眼,满屏的“双11”,不过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登上微博热搜第一名的不是那些亮瞎眼的“战绩”,而是“为什么一点才能付尾款”。


昨天夜里血拼过的剁手亲们一看便知,这是今年淘宝多个商家预售商品付尾款的规则,大多是要从凌晨一点才可以开始付尾款。一时引发诸多吐槽。


有淡定乐观型——                    

                           

 

有焦躁暴走型——


 

还有理智分析型——



还有网友建议,明年这个时间能不能改到早上8点,实在是太困啦啦啦啦~~~


有骨灰级的购物高手们表示,“一点付尾款”,摆明了就是为了商家统计靓丽的数据。可就为了这个,让大家熬到凌晨,值吗?


双11当天付尾款,如果忘记,商家不会给退钱(预售条款有标明



套路六:活动营销


躲过了拼多多的砍价链接

躲不过盖楼的助力

是这个双十一留给我们最深的痛



今年的双十一,有点特别。


往年流行的抵用券、满减送、折上折等营销方式,销声匿迹了,而另一种仪式感,提前20多天,就在地铁、电梯、公交车、外卖App上,宣示了它们的存在。


这些广告无时不刻不在提醒我们,今年不参加这种互动,就和双十一无缘了,就和亲朋好友没有共同话题了,就落伍了。


当小编想回避广告的时候,手机上收来前女友的消息:加入我的「盖楼大挑战」战队,一起领取优惠券,好吗?


淘宝今年双十一推出的盖楼游戏,在本质上和拼多多邀请好友砍价或者助力点红包类似,是用社交裂变做电商平台的推广,当你邀请来助力的朋友越多,自己能够得到的优惠折扣就越大。


这是将经济利益作为额外的信息传播动机放到社交网络中,用来加强促销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

 

盖楼:它还有个高级的名字叫“社交裂变”


但盖楼这个玩法,从效果上来说也有不同的地方。

 

首先,盖楼的团队比拼具有竞争属性,是用最少的经济奖励,最大程度刺激用户投入的一种方式;

 

其次,为盖楼助力的方式不是像拼多多砍价或助力红包那样在微信中点开链接即可,而是要将口令复制之后打开淘宝APP才行,这个过程就不仅仅完成了促销活动这个信息的传播,它同时还完成了刺激另外一个消费者打开淘宝APP这个任务。


如果这个消费者在为朋友助力之后决定在淘宝上顺便浏览一下,那么这比让他知道双十一大促这个信息又离购买转化更近了一步。


有网友将“双11”的规则
总结成了数学公式.....
光看这个复杂程度
就成功劝退了我即将付款的手!


躲过了各种考证考研
还是躲不过双十一各种算法
自己看不懂,想着问一下客服吧

(不用细看,你看不懂的)

客服的回答......
算了,我不配购物
反正堆在一起看似是话
但我就是读不懂


这个活动算是充分将游戏返利和社交结合在一起的活动营销,已然成为促活用户、提高忠诚度的利器。

     

套路七:商品抢不到


准备好几天,心仪商品一秒光!


没用上津贴,付尾款太晚,这还不算悲催,在很多网友看来,捧着手机看了好几天,精挑细选,最后熬到“双11”零点,看中的商品瞬间“失效”了,没货了,那才真是欲哭无泪啊!




其实,类似的经历不少网友在多年的“双11”中都有体会,抢“尖货”就跟“抢红包”一个感觉。


不过,红包不用提前挑选,“双11”购物却要提前做不少功夫,面对瞬间秒没,消费者心里的遗憾可以理解。



套路八:价格比平时贵


降价商品比平时还贵!


不管怎么变化,“双11”,大部分网友“剁手”都是冲着“价格便宜”来的,可是今年就有不少网友感觉自己被“坑”了。




网友的吐槽多集中在优惠力度小,活动前上调价格,折腾一大圈最后还不如平常优惠等话题上。


在消费者看来,商家如果真想搞优惠,不如大大方方,真减真降,千万别那么多套路。套路多了,人心就伤了!





价格歧视

往年,商家活动,挑战我们的只是数学知识。


今年,它们要考验我们是否具有持之以恒的投入精神,毁之不倦却又颠扑不破的朋友情谊。


作为围观群众的你,可能会问,电商巨头们,为什么不直接推出满场折扣的规则,而是费劲心思地制定如此复杂的活动,鼓动大家声嘶力竭、通宵达旦、满眼鸡血地竞争呢?


其实,这一套用于营销的优惠活动规则,早就在电子商务崛起之前,在线下的商场里,风靡过很多年了。


这一套屡试不爽的套路,来源于经济学上的「价格歧视」理论,又叫「消费歧视」。


其实,更多的消费者是一边抱怨,一边落入套路。


经济学上有种概念叫消费歧视,是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时,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服务标准。


简单的说,便是在一件物品上打最大的折扣,但要获得最大折扣的人需要花时间去抢优惠券、去盖楼,同时会有一些有钱人不去玩这个游戏,以相对昂贵购买,这时便可从这些人手里赚钱了。


商品在生产和流通环节的成本是确定的,但是如何来制定商品的价格,却大有学问。


理论上来说,价格越高越好,但是价格越高,就越有可能把有一定消费潜力的人,给驱逐出去了。这完全不利于商家利益的最大化。


例如,一斤猪肉的成本是25元,市场上存在3个消费者,财务能力不一,有人接受最高40元的价格,有人接受最高35元的价格,有人只能接受28元的价格。


如果这世界上存在着一种办法,可以区分不同消费者对某一商品不同的承受价格,然后以千人千价的方式去卖,消费者之间还没法互相通信和套利,那商家的利益无疑最大化了。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能力不同的商家,采用了不同等级的「价格歧视」方法。


能力最弱的商家,在菜市场里。


同一个商家,面对不同的买菜大妈,价格都可能是不一样的。


来了一个实现财务自由的家庭贵妇,一斤猪肉40元;来了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上班族,双方砍价十分钟,最终35元成交;来了同样是摆摊的,却租住在城中村的张大妈,双方边唠家常边砍价,半个小时过去了,最终28元成交。



但是,如此差异化的定价方式,只存在于客流量少的可怜,无品牌商品只做小本生意的场景下。


有品牌的商家,根据数量来区间定价。


如果消费者一次性购买足够多的商品,触发了「满就减」、「满就折」、「第二杯半价」、「会员八折」的条件,折合到每一件商品上的价格,就比只买一次、少量的消费者承受的价格低了。


能力最强的商家,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因为他们有了大数据。


在传统商场里,商家不掌握消费者的家庭财务状况、历史消费记录、对不同商品的偏好,所以,无法面对海量的消费者,来执行千人千价的差异化营销。


但是,自从移动互联网开始渗透进千家万户,同一巨头下不同平台上用户的隐私数据被打通和交换,每一个网民,在互联网上,都近乎于是裸奔的存在。


当你在内容平台上,浏览过一篇文章之后,从此,类似主题的文章便层出不穷地推送出来;


当你在短视频应用上,点赞过一个主角后,从此,他便无时无刻不出现在你的手机里;


当你在电商平台上,留下过购买记录,你的年龄、消费习惯、财力,爱好便进入了营销平台的监控范围,你的喜好和消费层次,便被精准地勾画了出来。



所以,当你愿意参加「盖楼大挑战」、「帮我砍一刀」等活动时,你的行为就已经出卖了你自己,这一刻,被平台贴上了标签:这人的时间不值钱。


但是,为了避免错误区分不同人群,证明你真的是时间不值钱的人,平台会用尽一切规则(套路),来筛选出更多的你。


当极少数的人,在这种营销活动中,碾压了无数的对手后胜出,他只不过在向平台证明,这是一个符合「价格歧视」的目标消费者。


而那些自忖时间值钱、不愿意为了可怜的优惠而投入精力的富人,会主动远离这种活动,平台和商家,就没必要给予他们优惠了,维持原有的定价策略。


当然,这种富人也要当心另外一种套路。如果有历史消费记录的大数据,证明这些人对价格不敏感,可以临时偷偷摸摸把价格提高。


旅游电商的巨头“携程”,“滴滴”代驾,不就被投诉过“杀熟”吗?


隔着互联网,店家如何区分穷人、富人?


答案就是通过时间成本来区分。


举个例子:超市的蔬菜区里有两种蔬菜。


一种是敞口摆在那里的。


一种是用保鲜膜包裹起来的。

你可以在敞口蔬菜区,选到非常新鲜的蔬菜,代价是要你付出时间去挑选。

你也可以直接去买被保鲜膜包起来的蔬菜,你省去了挑选的时间,但是需要付出更高的价格。
这就是超市在利用时间成本来区分穷人富人,从而进行价格歧视,赚更多的钱。

双十一商家设立非常复杂的折扣规则,就是想要用这个规则来区分富人和穷人。


富人没时间去研究这个规则,商家可以在富人身上赚到更高的利润。

穷人愿意花时间研究这个规则,商家可以在这穷人身上薄利多销。


本来,价格歧视是一个中性的经济学词汇。

它可以让穷人以更低的价格买到所需要的商品,从而减少社会福利的浪费。


商家通过价格歧视,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对于双方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儿。


但时至今日的双十一,已经变了味,每家店面推出花样繁多的复杂算法,严重增加了消费者的比较成本,使消费者投入了大量的时间比较不同店面的规则,却很难找到折扣力度最猛的商品。

投入产出比严重不合理,不仅浪费了时间精力,而且有可能为了折扣买入一些原本不需要的东西,所以,除非你非常缺这一点折扣,否则小编不建议小伙伴们在研究规则上面浪费时间,因为你的时间比你想的更加值钱。


无论时间是用作投资分析,还是读书学习,都能产生远大于这个折扣的收益。


我们常说的大数据杀熟,就是我们一次次的购买操作当中,被商家打上了富人的标签,商家通过更高的定价,在我们身上赚取更高的利润。



获客成本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作为我们手中的资源,是弥足珍贵的,但是也是很脆弱的。


信任,只能够在遇到真正难关的时候,去启用;而不是在小恩小惠面前,去滥用和挥霍。


我们通宵达旦地参与双十一活动,在社交圈上不厌其烦地打扰朋友,就是真正地在向这个世界宣告:


你们看,我不仅时间不值钱,我的朋友圈也很廉价。


那么,电商巨头们,为什么不厌其烦地鼓动用户,把自己的社交人脉,都拉入过来呢?


因为在全社会的互联网流量触顶、广告成本越来越高的大环境下,要获取一个客户,成本已经高达了50元左右。


如果他们已经筛选出来愿意为了不到10块钱的优惠券而投入那么多时间的一个用户,那么他势必愿意为了蝇头小利,来发动他的朋友圈,为产品带来更多的关注者、参与者。


在电商平台的眼里,我们,以及我们可以发动的朋友,都属于资源,都可以利用。


小编有一个朋友,陷入了各大电商巨头制造的节日氛围之中,为了足够多的优惠和活动参与感,不仅拉家人入局,还地毯式轰炸了“朋友圈”和微信好友。直到他被多人屏蔽,删除好友了,他才醒悟过来:


双十一的目的不是为了给我发红包,也不是为了给我带来消费的快乐,是为了消磨掉我朋友的耐心;然后让我没朋友,过一个真正的光棍节。


当你在参与某电商平台的「盖楼大挑战」活动时,每一次你认为已经压过了对手,胜券在握时,平台却自动地给你分配更强的对手,适度地打压你;而当你认为大局已定,无缘胜利的时候,却给你一点曙光,让你鼓起勇气再入场,杀得个天昏地暗。


一顿操作猛如虎,最终赚到了两块五。


当我们在这种活动中,穷尽了自己的智慧、勇气和谋略,获得了一种“天下我有”的豪迈气概时,却想不到,这是平台早就设计好的迷宫牢笼。


无论怎么发挥,都逃不出几近于无的鸡肋优惠,以及为人性设置好的黑洞。


要说利用人性,最鸡贼不过如此。


给一部分人卖高价,攫取高额的利润;

给一部分人卖低价,获取廉价的流量。


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在资本家眼里,那都是资源。只要是资源,那就可以物尽其用。


我们绞尽脑汁,拿着从未如此虔诚的心态,去学习双十一促销优惠的规则,自以为得到了便宜,又参与了社会潮流。


殊不知,在披上了精致和潮流的消费主义外衣的背后,我们透支了自己的光阴,滥用了社交人脉,掏空了自己的钱包,得到的却是不需要的商品。


我们以为薅到了资本家的羊毛,却不知道,被他们割了韭菜。


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 ▍




51吃瓜网51吃瓜,进学习交流群


快告诉朋友,我在看!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吃瓜网站。 吃瓜网站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